高豪翔是罗兵咸永道中国大陆諮询服务-在香港的数字化体验中心合伙人。作為营销行业的一名专家,他有著超过17年的经验,服务范围覆盖欧洲、澳洲及亚洲。同时,他也是The Marketing Society Asia的主席及创始人。
有著丰富经验的他帮助各行业的客户在品牌和营销方面都创造了非凡的影响力,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包括酒店、教育、银行、保险等行业。加入PwC前,他曾任fluid HK(一间位於香港的创意数码广告公司)CEO,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在
三年时间内,成功在营销、创意及广告公司文化方面屡获大奖。
他认為基於完整有效的品牌和数码策略所建立的综合性的营销系统,将会带来充满意义的改变。而这样的理念,也带给他无限热情,全情地投入工作。
Youngsoo Han 是南韩首尔LG Electronics 设计中心的首席设计师,在消费者电子產品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
Youngsoo Han為引领LGE 设计潮流的创新设计师之一。他带领其团队於1995年设计了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 (OLED) 的电视「 LG Signature」,被喻為最崭新的设计,及被评為具备用家所需的的重要元素。
另一个由Youngsoo Han 设计的创新產品為掛墙式投影机 (AN110),共因此而获得各大国际设计奖项:包括「Best of Best」 in Red Dot Award 2006,iF设计大奖「金奖」,以及美国杰出工业设计奖 (IDEA Award) 金奖,是无所未有的肯定。
2011至2014年,他成為美国纽约LGE 设计办公室的负责人,负责将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家庭娱乐產品及电器產品商业化,成為LGE及Sears品牌的產品。
海德為现任唯港薈总经理及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学院兼任副教授。海氏从事酒店工作超过三十年,凭藉其在亚洲区内丰富之酒店管理经验,於业内享负盛名,為业界的资深从业者。
海氏肩负监察唯港薈行政委员会以及三百四十名酒店职员日常运作之重任,以确保酒店在日常运作及财政方面能达致最大效益;同时,他亦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在酒店内致力推行与酒店业相关之综合教学及学术研究,以培训更多优质的酒店业人才。
在加入唯港薈前,海氏曾出任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发展总监一职达四年之久,负责协助该品牌重新定位及翻新集团旗下亚洲区内多个酒店项目。
除了负责酒店工作,海氏对推动业界发展亦不遗餘力。不但获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委任為兼任副教授,同时亦屡获邀任演讲嘉宾,以促进业界交流。而身為款接服务学会香港(Hong Kong Chapter at the Institute of Hospitality)主席的海氏,曾举办多个工作坊,协助培育人才之餘,亦编撰有关盈利增长的书籍,分享商业营运之心得。
Tobias Hüttl 為Studio F. A. Porsche驻新加坡的代表,该公司的总部设於奥地利滨湖采尔(Zell am See)。他负责引领公司於亚洲区的设计项目。
Hüttl為世界知名的得奖设计师,在过去十年间对公司的企业增长和卓越表现贡献尤深。Hüttl带领公司的对外设计顾问项目,负责各大顶尖国际品牌的设计项目。与此同时,他亦积极推动Porsche Design的内部设计工作。作為一名在创意设计、设计策略和品牌建立领域上的专家,Hüttl在四年前於新加坡设立Studio F. A. Porsche的分公司。
Hüttl在德国土生土长,曾於普福尔茨海姆应用科学大学( Pforzhei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修读工业/运输设计,并取得设计硕士学位,其后於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工商管理硕士,主修策略及组织学。
Robin Kwok是Airbnb东南亚及港台区域总经理,负责在公司的策略重地及发展迅速的亚太区中推动业务营运和策略计划。
Kwok在加入Airbnb之前,曾任职於金融科技公司Intuit,负责带领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主理销售营运和策略计划。在此期间,她主力将Intuit的国际业务拓展至亚太及欧洲市场,并对策略性伙伴合作、竞争者、用户增长方案等作深入研究。在加入Intuit之前,她任职於三藩市管理顾问公司The Alexander Group,负责协助科技及媒体企业扩展业务和将其业务规模化。在事业初期,她主要负责管理来自台湾、中国及新加坡、从事应用物料(半导体及太阳能科技)的主要客户,并曾於2008年在中国居住一年,协助公司扩充业务。工作以外,她亦為初中期的初创企业作导师,在產品研发、市场推广策略和组织架构方面给予意见。她热衷於协助中小企业及初创企业成长。
Kwok於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修读电子工程,於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国际商业,及於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修读工商管理硕士。她对建立高绩效团队和协助企业增长充满热诚,令她对於在Airbnb及亚太区工作尤其热衷。Kwok来自美国,其家人来自台湾和香港,现定居於新加坡。
25年以来,Rowan Lodge為国际知名的时装、运动和化妆品零售品牌,构思及实践建筑解决方案 。
2007年,Lodge為Adidas Group亚太区推出全球规模最大的零售策展项目之一。2011年,他从Adidas香港分公司转到德国总部工作,从那时起,便开始主力发展Adidas的「零售概念」(Retail Concepts)的未来全球策略与路向,為Adidas Originals、Y3、Adidas by Stella McCartney 及 Adidas Sports Performance,提出极具创意的零售设计方案 。
2014年,Lodge返回家乡澳洲,加入Aesop担任零售设计总监一职。Lodge对智能及可持续设计的兴趣尤深。作為一个品牌,Aesop在不同地方开设新店时,往往能带来惊喜,让人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熟识感觉。这份似曾相识的效果源自融入陌生的环境、考察当地的材料、连繫当地文化与歷史,以及建立新的合作关係。在Lodge的带领之下,Aesop的店舖业务拥有百分之七十的增长,并為品牌制定可持续及测度的未来增长策略,令品牌在全球现时及新兴的市场中,能进一步增设新店和专柜。
马喆人於2008年加入腾讯公司,目前任职公司副总裁,负责地图、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业务。他此前曾领导腾讯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搜索业务。
马喆人是一位资深的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专家,对消费品、零售和物流等行业也有丰富的经验。
在加入腾讯之前,马喆人在国际管理諮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担任董事经理,领导大中国区的电信和高科技諮询业务。此前,他任职於摩托罗拉公司蜂窝系统部。
马喆人在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获得MBA,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Raaja Nemani 是Bucketfeet的行政总裁及创办人之一,负责公司的业务增长与发展。於2011年成立,Bucketfeet以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合作设计限量版鞋款而著称,与超过40,000位来自120个国家的艺术家合作,旨在藉此激发出有意义的对话,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Bucketfeet透过利用崭新的科技和其庞大的设计师网络,大大加快了将由艺术家原创设计的鞋履產品推出市场的速度,為全球总值三千亿美元的鞋履市场,注入一股活力,带来新的意义 。
在创立Bucketfeet 之前,Nemani曾先后任职於UBS 投资银行及於Prairie Capital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在从事金融界达四年之久后,Nemani决定追寻他的人生梦想,揹上背包,环游世界,一年之后移居於阿布达比。Nemani為Young Presidents’Organization芝加哥分会及The Economic Club 芝加哥分会的成员。他同时亦為世界经济论坛之Chicago Global Shapers的校友。Nemani经常在美国各地不同的会议和大学中演讲,并且是一名天使投资者,主要支持其他在芝加哥的创业家。Nemani於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来自瑞典的贝有恆(生於1971年)拥有二十年品牌及设计管理经验。他於香港设立了一间品牌及工业设计顾问公司,以策略和研究作推动,贯穿商业、品牌与设计。
贝有恆被誉為一位前瞻者,早已洞悉了市场先机与生產两者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以及当中的种种挑战。2004年,他在北欧两间著名顾问公司 – No Picnic与 Veryday – 的支持之下,转至香港发展。凭藉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处,以及香港作為连接中国製造產地的最佳港口,他的工作室能藉此地理优势,提高速度、改善概念可行性和提早验证概念,令其在中国的生產过程中可保存设计的完整性。
除了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之外,贝有恆也具有良好学歷。他毕业於瑞典默奥大学 (Umeå University)工业设计科学硕士 (BA)及2001年毕业於斯德哥尔摩UID,National College of Art Craft and Design。他并获颁毕业奖学金。贝有恆於2000及2001年两度获Ung Svensk Form选為「瑞典年度年轻设计师」。他於2002年入围Braun Prize,并曾多次担任设计评审团成员。
吴泳植(Yian)於首尔大学毕业,投身韩国品牌事业超过20年。2004年,他创办了Total Impact的新业务,一直勇於接受新挑战。如今Total Impact已成為韩国设计行业中著名的公司。他曾為多个韩国著名的品牌合作,包括Samsung、Hyundai Motors 、SK Telecom 等。他与国际企业有丰富的合作经验, 包括IDEO 、Bain & Company 及 Lippincott 。2012年,他获委任為WPP Company之Brand Union Seoul 的区域行政总裁。
吴泳植其中的一个主要客户是Hyundai Motors Group 的附属公司Hyundai Card,亦是他最為广為人熟悉的计划之一。Hyundai Card 利用度身订造的字体, 悉心打造信用咭的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 予人焕然一新的体验, 现时已成為韩国标誌性的创意品牌。Hyundai Card 是Total Impact 的客户达10年之久。
吴泳植亦為韩国公司创作品牌如SK Telecom品牌「T」、JTBC电视台,以及烧酒品牌HiteJinro。若待在首尔,你就随处可看到他的作品。
Lorenzo Fluxà 於1975年創立Camper,然而其原創意念始於1877年,當時其祖父Antonio在馬略卡島(Mallorca)因卡城(Inca)引入西班牙的首個造鞋機器。秉承傳統工藝的價值,Camper一直以來以追求創意和質素作為品牌概念之本。1992年,Camper於巴黎開設首間海外分店,並於2004年開展其品牌副線「Casa Camper」,走進酒店界。139年後的今天,Camper的業務繼續由家族經營,並已拓展至超過40個國家。
Miguel Fluxà Orti 為家族的第四代成員,於2003年加入家族企業。由起初直至2011年12月,他主力負責品牌擴展的工作,同時為品牌尋找和推動與傳訊、產品和室內設計方面相關的新意念與合作夥伴。自2012年1月起,他成為Camper的行政總裁。
Lorraine Justice(Ph.D, FIDSA)现时是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IT)影像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此学院辖下共有六个学院,包括设计、手工艺、艺术、电影与动画、摄影及印刷媒体,共有150名教职员和1900名学生。Justice在加入RIT之前,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带领设计学院成為全球首30间及全亚洲首10间的设计院校之一。她著有《China’s Design Revolution》,由MIT Press於2012年出版。Justice為一些全球顶尖的机构担任顾问,同时亦為TED的讲者、多份国际设计刊的委员会成员,以及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会员。
Carol Ross Barney為美国建筑师学会院士(FAIA),一直醉心於公共地方及空间的设计,其设计作品既有小型的社区建筑物,亦有知名学府的校园,以至联繫社区的新车站、河滨步道及步行径等。Ross Barney致力於探讨如何透过建筑的力量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设计出多个别出心裁的文化地标。
Ross Barney在院校及公共建筑物设计的领域上享负盛名,其作品更见於多个国内及国际期刊、书籍、报章和网上媒体。她的建筑设计更屡获殊荣,包括荣获四项由美国建筑师学会颁授的「Institute Honor Award」,以及逾40项由芝加哥美国建筑师学会颁授的「AIA Chicago Design Awards」。Ross Barney的作品更获多项可持续建筑的重要奖项,包括两项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年度十大绿建筑奖」(AIA COTE Top Ten G reen Project Awards)。
Ross Barney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AIA Thomas Jefferson Award」,以及伊利诺美国建筑师学会「AIA Illinois Gold Medal」,以表扬其在建筑界的杰出成就。
Ross Barney毕业於伊利诺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美国和平队,於哥斯达黎加担任义工,负责国家公园的策划项目。她现时於伊利诺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Advanced Design Studio,并為该学院监督委员会的成员。
Carlo Ratti教授是一名建筑师及工程师,现於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带领学院内的「Senseable City Lab」。他亦為国际设计及创新公司Carlo Ratti Associati的创办人,其作品於全球多个地方展出,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以及巴塞隆拿设计博物馆。Ratti的其中两项作品 ─「Digital Water Pavilion」及「Copenhagen Wheel」被《时代杂誌》喻為「年度最佳创新之作」(Best Inventions of the Year)。此外,Ratti获设计杂誌《Blueprint》选為「25位改变设计界的人物」之一(25 People who will Change the World of Design),并获《Wired》杂誌选為「智慧名单:50位改变世界的人物」之一(Smart List: 50 people who will change the world)。Ratti是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未来美食展区」的策展人,并现為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城市及都市化发展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赵峰是一名得奖摄影师,推行多个以社会良知及觉醒為题的长期项目。他為环球视觉项目「The Poverty Line」的创办人之一,将贫穷问题具体化地呈现。此项目获世界银行引述,并曾於巴黎Les Nuits Photographiques、香港元创方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大型的展览。此项目现為芝加哥现代摄影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的永久馆藏。
赵峰的编辑和商业作品囊括了多个奖项,包括曾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及国家地理杂誌颁发摄影殊荣。他并曾与多间全球知名机构合作,包括Apple、廸士尼、通用电气、《GEO》杂誌及《Smithsonian》杂誌等。
赵峰以25岁之龄攀登珠穆朗玛峯,曾参与超过十次的喜玛拉亚探险活动。他对於有幸地活出自己的梦想而心存感激。他现於北京定居和工作。
张瀚谦的美学观反映他在中国哲学的信仰;他的艺术作品结合了传统和未来的概念。受庄子的啟发,他最早的装置作品《子非鱼》提出了主客观念与互动自主性的关係,引申对「作者而死」及衍生艺术的銓译。他的作品常以探寻新媒体和科技介入生活為议题。张氏的作品包括《子非鱼》、《封笔》、《永》及《上大人》等,在德国红点设计奖、纽约字体艺术指导俱乐部、深圳GDC11、日本字体设计协会、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和纽约艺术指导暨11届青年先锋年赛展分别取得奖项,并於2010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新晋艺术家奖」。及后,获得由香港设计中心颁赠「DFA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他早於 2007 年成立创作团队XEX, 后於 2013年成立新媒体艺术品牌 XCEED,展览作品巡迴世界各地,而作品《辐射界》更被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获邀展出。在首届深港设计双年展(新媒体馆)中,他亦被获委任担当艺术顾问及策展人。
张氏亦同时為广告及独立电影配乐。2008年,他组成二人电音组合VIM,乐队曾被《Time Out Magazine》和《CNNGO》选為「香港十大最佳独立乐队」。
Wesley Grubbs来自加州奥克兰,是一名著名的艺术家、数据视觉化专家和推动者。2007年,Grubbs创立Pitch Interactive工作室,揉合设计和数据, 為客户的复杂数据提供多元表达的方案,其客户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Wired》杂誌、通用电气、《君子杂誌》(Esquire)、《Scientific American》及《Popular Science》。
Grubbs拥有丰富的外地生活体验,加上其国际经济及资讯系统的学术背景,以及对人类脑部及认知的浓厚兴趣,他的作品往往能反映人类的行為模式,以及人类对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Pitch Interactive的作品涵盖多个范畴,包括插画、实体装置、预测、游戏用户介面、软件应用程式、网站及纺织品。其作品曾於不同的地方展出和刊载,包括德州休斯顿「Fotofest Sensors」展览 (2015)、拉脱维亚里加RIXC, The Center for New Media Culture的「DataDrift」展览 (2015)、法国巴约War Correspondents Festival 巴约大奖的「Tomas van Houtryve – Blue Sky Days」展览(2015)、明尼达州明尼亚波尼斯「The McKnight Artist Fellowship」计划的30周年展览(201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Talk to Me」(2011)、法国蒙佩利尔La Panacée的「Conversations Électriques」(2011)、《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一系列《Data Flow》书籍,以及其他多项国际知名的刊物。
Kevin McElroy以别出心裁的方式建立品牌,致力协助品牌将其所「言」与所「行」互相联繫。McElroy為Razorfish的副总裁及集团创意总监,精於将现代科技融入於品牌故事之中。在早年的职业生涯裡,McElroy曾於意大利威尼斯The United Color of Benetton的传讯研究及发展中心Fabrica中工作。自那时起,McElroy积极鼓励客户进入数码媒体的领域,其代表作包括The Original 吉普车的网上媒体资源、首个立体互动影院游戏、Lincoln MKZ 於Amazon.com首个专属汽车销售点,以及重振Foster别具代表性的「如何说一口流利澳语」的项目。McElroy相信数码化和创意能建立品牌的价值,曾合作的国际著名品牌包括Harley-Davidson、福特、Miller-Coors以及廸士尼等,这些作品获得Effies、康城FWA大奖等各大殊荣,并於CommArts作重点介绍。
倪传婧是成长於香港,现居於美国洛杉磯的插画家。她於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毕业,主修插画。倪传婧获得《福布斯杂誌》「30 Under 30」的荣誉(艺术与时尚类别)及纽约插画家协会金奖,其作品备受《纽约时报》、《Communication Arts》年刊、美国插画奖(American Illustration)等各界肯定。倪传婧除了醉心於绘画外,也热爱旅游和美食。
木住野彰悟生於1975年,於2007年创立平面设计及艺术创作工作室 6D-K。
自成立以来,6D-K一直专注為各大企业、產品及其他客户建立品牌,并涉猎不同的设计范畴,包括标誌设计、路标策划及包装设计等。
6D-K经常参与大型项目,近年的项目包括為三得利(Suntory)之雀鸟保育活动作策划及艺术指导、為麒麟啤酒(Kirin)的新项目提供创意指导,以及為位於新宿站新南口的全新商业设施策划路标。
木住野彰悟不但為客户出谋献策,更以个人名义创作多项產品和艺术品,当中包括会弹出玫瑰花瓣和樱花的彩纸爆竹,还有於日本国内外出售的针织品牌「it knit」。
木住野彰悟在本地及国际设计比赛中获奖无数,所获的奖项包括康城金狮奖(Cannes Gold Lion)、D&AD Yellow Pencil、One Show 银奖、路标设计大奖第一名 (Sign Design Award) 以及ADC Award等。
2016年,木住野彰悟為D&AD的平面设计范畴担任评审。他现為东京理工大学设计学系的副教授。
Todd Wood是加拿大工业设计师,在创作优美而富功能的產品方面,拥有逾25年的经验。在其事业生涯裡,他曾為Nortel、Nokia及BlackBerry等力求创新的企业,建立、发展和规划其多元的设计团队。Wood拥有一百多项的设计专利及发明专利,其產品设计销量过数亿件。他的作品获博物馆展出,并荣获多项国际级奖项,包括红点设计大奖、iF设计奖及IDEA大奖。2016年,Wood创办了以香港為基地的工业设计反应堆─Venn,此工作室与实验室获Cosmosupplylab的创办人支持。Venn致力协助具抱负的產品创作者将各种可能性重新定义,将之发展至工业规模 。
Office for Product Design是Nicol Boyd 及Tomas Rosén於2007年创立的国际设计工作室,二人早於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读书时已开始合作。
Office for Product Design的设计范畴广泛,如家庭用品、家用电器、傢具和照明產品等,其客户包括初创企业及国际品牌。工作室的创作风格不仅富实验性,更不失严谨与慎密,追求简约,著重简洁形态及设计的相关性。源自简单的观察或洞见,其作品往往展视意念之精粹。
工作室的总部设於香港,亦见於斯德哥尔摩及台北。
Nicol Boyd於1976年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出生,於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及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就读,并曾於Alessi(意大利)、IDEO(美国/英国/德国)及 Nokia(英国)任职。
Tomas Rosén於197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生, 於林雪坪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及皇家艺术学院就读,并曾於Volvo、Scania ( 瑞典) 及Nokia ( 英国) 任职。
Paul Gardien是Philips Design Board的成员,专责全球设计功能的策略性发展,以及设计研究及创新计划。在担任策略性岗位期间,他成功地将Philips Design由一个服务单位转化為全球部门。其设计研究及创新计划為Philips创造新设计功能、未来愿景及提案,并带来无数奖项。此计划建基於对未来发展演变的透彻理解,致力提出具意义且相关的议案,并确保这些议案见於不同的业务,促进创新。
Gardien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一直效力Philips Design,所涉猎的工作范畴广泛,从產品、多媒体和网络设计,以至不同的管理及发展岗位。他现於不同的委员会中担任成员,并曾為多个知名设计比赛担任评审,并经常於国际设计及创新会议中演讲。Gardien於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修读工业设计工程,并於燕豪芬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取得设计创新博士学位。
Chau Nguyen是执业工业设计师,现為McKinsey & Company於新加坡创立的LUNAR设计中心的高级设计总监,主理亚洲客户。Nguyen在產品设计和研发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任领导层要职,负责建立设计团队、為来自多个行业的大小客户进行不同的设计与研发项目。他於管理复杂的整合科技方案及医疗科技產品方面的设计和工程研发,经验丰富,并对管理设计团队和反覆制调整创新过程方面,深富热诚。
Nguyen著重设计的全面考量,在商业、科技和以用者為本的设计之交滙处,提出有意义的设计与方案。
LUNAR与McKinsey的合作,透过提供全面、多元的服务,為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此合作将McKinsey在管理顾问、商业策略及营运方面的深厚经验与影响力,加上LUNAR在设计、工程、研发及设计策略方面的出色能力,将两者的优势结合。
Scott Wilson是一名美国设计企业家及MINIMAL的创办人兼创意行政总监。MINIMAL是一间获奖的產品研发和品牌培育公司,其创意协作团队创造了多项当今最具突破性的產品及体验。Wilson之前於Nike担任环球设计及创新总监,在过去十年间一直走在產品设计的前方。2012年,他荣获Smithsonian及美国白宫颁发备受推崇的「国家设计大奖—產品设计」(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Product Design),此大奖每年颁发予全国最出色的设计师。Wilson於2010年在眾筹平台Kickstarter中集资了首个100万美元,同时掀起了全球对眾筹及穿戴式科技的热潮,啟发了世界名地设计师和企业家追寻他们的创意梦想。Scott Wilson被《时代杂誌》评為「百大最优秀设计师」之一,并获《Fast Company》杂誌推崇為「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
Wilson定居於芝加哥,他与其多才多艺、包罗从事產品、品牌及体验设计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创作团队,与各大企业和初创企业合作,创作出独到且周全的品牌建立方案,涵盖的行业甚為广泛,包括流动產品、医疗科技和消费產品,以至生活时尚產品、傢具及环境等。Wilson现為芝加哥首个硬件培育和创新中心mHUB的董事委员会成员,此中心主力支持和推动美国中西部地区初创企业的发展。
Michael Young 1966年出生於英国东北部的工业城市桑德兰,1992年毕业於金斯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毕业后第二年,他创立了Michael Young工作室,旨在提供独特而高品质的设计,服务的市场范围非常广泛 ─ 从室内设计到技术设计。
Young迅速赢得了零售商的尊重,Conran商店、庞比度艺术中心等机构开始寻求他的作品。因著优雅而简约的设计,他在业内被称為成熟的极简主义者,而这种风格与当时伦敦风行的繁丽的设计潮流大相径庭。
在英国和冰岛工作近十年后,Young因為被亚洲对前瞻的科创技术的热爱所吸引,2006年於香港成立了工作室。时至今日,Michael Young工作室已经被公认是亚洲最令人兴奋、最强大的设计公司之一。工作室為客户设计可沿用一生的标誌性產品,在全球范围内荣获多项大奖,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
钟瑞玲是来自新加坡的资深设计师,毕业自建筑系,后来成為杂誌编辑、作家、策展人、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及企业家,才艺多样。她创办了其个人的出版及设计顾问公司The Press Room,由书籍、品牌、展览、记录片至舞台和电影场景的设计均曾涉猎。由饮食业及至艺术画廊,她的「创意作品」不但广泛多变,更难以预料。作為创意总监,她的平面设计和品牌设计项目包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iLight Marina Bay照亮滨海湾」灯光艺术节、2012年丽水世界博览会新加坡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新加坡作家节2014 (Singapore Writers’ Festival 2014)等。
钟瑞玲热衷艺术,曾策展了多个艺术展览,特别是為年青艺术家策展。她同时是一名热心的教育家,曾任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新加坡分校视觉传讯客座讲师。她屡於各大国际奖项中担任评审委员,如红点设计大奖、Nagoya-Do!、Creative Circle Award、James Dyson A w a r d 等。除设计以外, 她经常获邀担任演讲嘉宾,曾两度於TED x Singapore 会议中演讲, 及在Creative Mornings 作演说等。她是2009 年度「时代杰出女性」(2009 Great Women of Our Time) 的得主之一,也是「新加坡5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陈慧姝从事百货零售业迄今已20餘年,工作内容一直以经营百货公司相关业务与主要决策。直到2013年9月,高青取得林百货的经营权,以台湾在地文化及歷史作為主题,并主打文创商品的第一家百货公司。林百货创造台湾古蹟再利用的新典范,在古蹟保存及商业营运取得最佳的平衡点,跳脱了一般百货公司的规划思维。陈慧姝在林百货的规划过程中发掘了古蹟的过去和她的美丽之处,推动她為林百货打造出最适合的形象。虽然整个过程经歷很多挑战,但林百货的成功让她坚信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林百货是目前台湾最老、亦是最年轻的潮流百货。
陆恭蕙於2012年9月加入香港特区政府之前,一直在非牟利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思匯政策研究所担任行政总监一职。在2000年成立思匯政策研究所之前,她於1992至1997年及1998至2000年出任立法局/立法会议员,具多年从政经验。
加入立法局前,陆恭蕙於商品买卖及项目策略的工作中担任地区性要职。自1980年以来,她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曾创办或服务於多个香港及海外的非政府组织,关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设计,以及平等机会等课题。陆恭蕙的专业是律师。
日本建筑师丹羽隆志曾於Noriaki Okabe Architecture Network任职,於日本和马来西亚取得多年的专业经验后,於2010年加入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成為合伙人。同年,他於河内开设办公室,并担任总监一职,主要负责越南中部及北部、中国及欧洲的项目。
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利用天然的本地材料,并以天然资源如光、风和水作实验。建筑事务所至力推动现代设计,积极探索构建廿一世纪绿色建筑的新方法,同时保留亚洲建筑的神髓。透过有效地利用本地材料和周边的绿色环境,可大大减少能源虚耗。事实上,越南现正面对居住环境恶化和过度挤迫的问题,透过这些方法,能使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关係得以恢復,和谐发展。此外,大受欢迎的竹子建筑项目展现了营造空间的另类方法,让人类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丹羽隆志的主要项目包括Farming Kindergarten(2013)、米兰世界博览会的越南馆(2015)、Naman Retreat(2015)及Nanoco Panasonic的照明陈列室(2016)。
Thomas Schinko在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成长,於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Poly technic Universit y)取得建筑及工程学士学位。他亦曾於巴黎著名的Ecole de Paris Tolbiac 求学,其后於巴黎UP Belleville 取得都市研究深造文凭。1997年,他加入了巴黎Vasconi Architectes设计工作室,并於2010年成為行政总裁。
他最近於哈萨克举行并主力探讨「未来能源」的国际性展览Astana Expo 2017场地设计中,获取initiative architects第一名。他最近项目是位於法国共有369间房间的Hotel MELIA Paris La Defense。Schinko為酒店打造玻璃稜柱体,突显酒店的空间感和自然透光。
Schinko採用实证為本的建筑设计方案,以创造有效的空间,除此以外,更透过创新的绿色科技、环保物料和节省能源的设计,建立可持续的环境。凭此以过程為主导的设计策略,工作室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包括Green Building Merit Award、FIABCI Prix d’ Excellence Award及 Grand Prixd’ Architecture Midi-Pyrenees Award。
Schinko在医院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世界各地多个项目,如法国史特拉斯堡的Civil University Hospital、摩纳哥的Hospital Princess Grace,以及法国瓦朗斯的Civil Hospital。
杉江理於汽车製造商日產(NISSAN)的技术中心展开其事业。他喜爱探索世界,曾於不同的国家教授日文,如中国及玻利维亚。返回日本之后,他创立了工程公司Smile Park,主力研发新產品,并於 2011年合作创办WHILL项目。Sugie於2012年移居於加州三藩市,成為WHILL公司的行政总裁。他现為世界经济论坛之Davos会议的Global Shapers Community成员。
杉江理是一名拳手,曾多次获得奖项,包括在京都的赛事中赢得羽量级的冠军、在西日本取得第三名,以及於中国南京勇夺轻中量级的冠军。
周子书来自中国北京,是一名研究员及跨界别设计师。他於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修读叙事环境硕士课程期间,受到啟发,从而创立了「地瓜社区」,将防空地库改建成当地居民的共享空间。他现时於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担任讲师。
陈伯康现為M + 博物馆设计及建筑首席策展人, 曾於2011及2012年担任北京设计週的创意总监。移居北京前,陈伯康於美国纽约担任独立策展人、评论家及记者,在当地為不同机构筹办各项展览及项目,当中包括霍隆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 Holon)、迈阿密/巴塞尔设计博览会(Design Miami/Basel)、圣艾提安国际设计双年展(Saint-Etienne International Design Biennale)、纽约建筑中心(Center for Architecture),以及阿姆斯特丹的ExperimentaDesign Amsterdam。陈伯康曾著作《Brazilian Modern》(Monacelli,2016)一书,并為多份刊物包括《纽约时报》、《Metropolis》、《Architectural Record》及《PIN-UP》等担任撰稿人。
安尚秀是韩国字体设计及平面设计师,投身创意行业已逾40年,其创作丰富多元,涵盖不同范畴的製作与创新。他毕业於首尔著名艺术学院弘益大学(Hongik University),主修平面设计。1981年,他任职於《Ggumim》杂誌,先后担任广告设计师及艺术编辑。在事业初期,他已对韩国字体深感兴趣,并於1985年创办了Ahn Graphics设计公司。同年,他创造了以其命名的字体 —「安尚秀体」。
安尚秀对於韩国字体的贡献极為深远,并荣获多个国际奖项。他於1999年获得Zgraf8 Grand Prix大奖,於2007年获Gutenberg Prize,并於2009年获Icograda 教育大奖。他一直不遗餘力地向全球学生推广字体教育。1991年至2012年期间,他重返弘益大学担任艺术及设计学院教授。他现时是Paju Typography Institute的校长,并分别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自2012年起,他出任首尔设计基金会的委员会主席。
Patrick Blanc 於1953 年生於巴黎,1989 年於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取得科学博士学位(Docteur d’Etat ès Sciences)。Blanc是一名植物学家兼艺术家,首创了无土栽培系统,令植物墙之建造得以实现,并於1988年将此註册為专利。
1986年,Blanc於巴黎始创了首个公共垂直花园之后,在世界各地创造了约300个室内/室外、处於不同气候的垂直花园,从沙特阿拉伯利雅德至纽约。Blanc曾与多位世界著名建筑师合作,包括Jean Nouvel、Kazuyo Sejima Herzog & de Meuron及安藤忠雄等。
Blanc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於1993年获法国科学学院颁发「植物学大奖」(Botany Award),而他的垂直花园亦於2009年被《时代杂誌》列為「50大年度最佳创新之作」之一(One of 50 Best Inventions of the Year)。
2015年,Blanc与建筑师Jean Nouvel合作,於吉隆坡Le Nouvel设计了全球最高的园艺装置。
他的著作—《The Vertical Garden, from Nature to the City》—2008年由Norton Press出版,2012年再版,该书是现今探讨垂直花园之重要刊物。
Blanc是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秋海棠科的新品种,并获以其名字命名為Begonia blancii。Blanc并為「Canopy Raft」探险队的科学总监,曾参与於法属圭亚那(1986及1989年)及喀麦隆(1989年)展开的探险。
Tim Brown是IDEO的行政总裁及主席,经常与世界各地的商界人士和设计师分享设计思维和创新的价值。他曾於TED.com以「Serious Play」和「Change by Design」為题作演讲。
Brown是一名工业设计师,获奖无数,其作品於世界各地的画廊及博物馆中展出。他对於科技与艺术之间的滙聚深感兴趣,以及致力探讨及推动如何透过设计為生活在新兴经济体系之中的人们带来福祉。
Brown為来自全球100大企业(Fortune 100)的高层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担任顾问,亦出任IDEO.org、非牟利合资企业Mayo Clinic Innovation Advisory Council及Advisory Council of Acumen的董事会成员。除了主持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the Creative Economy之外,Brown亦為《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及其他著名刊物撰写文章。他於2009年9月推出了其著作《Change by Design》,书中介绍了设计思维如何能改革机构。
Brown是LinkedIn 1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现时并為IDEO U的Leading for Creativity课程担任导师。
Winy Maas Prof. Ir. Ing生於1959年荷尔斯海恩德尔,為英国建筑师皇家学院院士(FRIBA)及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HAIA)。Maas是一名建筑师、都市设计师及园境师。他是国际建筑及都市规划公MVRDV的创办总监之一,总部设於荷兰鹿特丹,其鉅作包括2000年世界博览会荷兰馆、巴黎市区规划的諮询建议书─Grand Paris Plus Petit,以及鹿特丹的中央市场。他亦為The Why Factory的教授和总监,是一间探讨未来城市研究学院。他现為纽约哥伦比亚GSAPP、芝加哥伊利诺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也曾於香港大学、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苏黎世联拜理工学院 (ETH Zurich)、贝拉罕建筑学院(Berlage Institute)、麻省理工学院(MIT)、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及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任教。
Maas是2007年InDeSem(International Design Seminar)的策展人,负责其场地及物品的设计。他於世界各地策划展览、授课与演讲,并参与国际评审的工作。Maas与MVRDV 及The Why Factory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当中包括2011年出版的《Hong Kong Fantasies》,以及即将出版的《Hong Kong Crazy Towers》。
Maas分别於2015年及2011年获得荷兰狮子勋章(Order of the Netherlands Lion)及法国荣誉军团勋章(Legion of Honour of France),肯定了其对建筑和都市设计的杰出贡献。
Rainer Wessler在创意產业领域有著超过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在其多面化的学科专业中,战略设计、创新流程管理、概念设计在其职业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Wessler带领著青蛙设计创意团队服务於来自国内外的全球500强企业。
加入青蛙设计前,Wessler曾在伦敦iconmobile带领著一支专业化的概念设计团队,他还曾在沃达丰集团领导设计规范团队。他的工作涉及到定义、核对、检验和执行公司未来服务创意概念,為公司愿景和策略提供支援。Wessler曾受邀担任国内外知名论坛大会的主讲嘉宾,如量化自我北京大会、Telco2.0、《彭博商业週刊》全球绿色峰会。他本人也曾接受来自《中欧商业评论》等国内一线媒体的採访。Wessler拥有心理学学位,尤其理解以用户為中心的设计流程和人机工程学。
Katie Olson是UI LABS的项目设计总监。作為UI LABS始创团队成员之一,Olson在短短两年内协助机构增长至现时拥有逾50名员工,并服务超过200间企业、政府、非牟利及学术机构。她领导UI L ABS的都市建设研发新项目「City Digital」,负责提供崭新的科技方案,例如地下基建定位及监察智能绿色建设。
在加入UI LABS前,Olson 在World Business Chicago 执行由芝加哥市长Rahm Emanuel所推行的经济增长及就业计划。作為「社区及地方资產」的策略经理,她发展了不同项目以加快小型企业增长、扩阔网络覆盖与使用、善用跨境投资,以及建立主流机构的供应鍊。Olson於2011年成為芝加哥市长办公室的研究学人。在定居芝加哥之前,Olson於宾夕法尼亚州社区经济发展机构The Reinvestment Fund工作。
Olson於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以及於华盛顿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取得政治科学及跨学科研究学士学位。2008至2010年间,Olson曾参与驻马拉威的美国和平志愿队。
Mark Schwartz是Product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PDT)的行政总裁及创办人,其出色的领导和企业家精神為PDT奠定成功的基础。PDT如今已是一间提供全面產品发展服务的企业,拥有超过1 2 0名员工,荣获逾1 00个奖项,傲视同儕。在S c h w a r t z的领导之下,PDT两度被列入「INC 500发展最為迅速的企业」(INC 500’s Fastest Growing Companies List),成為美国產品发展企业的先驱之一,现為全球多间规模庞大及具创新的企业提供服务。
Schwartz一手创立的PDT,已成為全球备受认同的创新者,以创意打造不同类型的產品,包括医疗及实验室设备、电器產品及防衞用品,及至健身器材等。他引领PDT与Telefonix,Inc.建立紧密的策略伙伴关係,共同研发及开创航天科技项目,包括发展可支援航内连接的仪器。Schwartz将其所学及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与北伊利诺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参加了社会企业家计划的学生分享。而他亦鼓励PDT的员工积极参与初创公司及企业家的协作社区,如芝加哥著名的数码创业基地1871,便有PDT的员工进驻。
工作室设计的椅子Bone Chair(2006)被广泛喻為现代设计之经典之作,并成為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庞比度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以及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的永久馆藏。
工作室就数码製作之未来作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并研发了一个3D机械打印机,能将金属和树脂物料,打印出的体积庞大、意想不到的物件。
2014年,MX3D由此诞生(此公司名字来自Multiple aXis 3D打印的缩写)。MX3D将於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运河上,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一道金属桥。
山寺纯於1995年创立EYES JAPAN CO. LTD.,是福岛会津大学(University of Aizu)的首间资讯科技初创企业公司。在过去的20年间,他积极发展了多个意念崭新的科技项目,例如於1995年利用互联网出口福岛米、建立全球首个虚拟陶艺系统、透过辑录动作影像為日本的国家宝藏如城堡、庙宇、传统舞艺和医学技术等,建立电脑图像的歷史档案。山寺纯是虚拟及扩张实境、可穿戴技术、医学混合资讯科技方面的先驱者,并自2012年起一直举办全球首个医疗安全黑客松。他的团队於PhDays 2012 的俄罗斯黑客夺旗赛中夺得第九名,以及在硅谷Developers Challenge 2013 Health 2.0 中勇夺冠军。山寺纯為Health 2.0 福岛分会的领袖,以及是TEDxKobe 2015的讲者。日本福岛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大地震及辐射洩漏事件之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山寺纯因此而展开了一个名為「福岛之轮」(FUKUSHIMA Wheel)的项目。
Jordan Kostelac是仲量联行亚太区顾问业务的资深工作间策略师,主要就改善工作间、项目管理、用户体验、改善程序及改变管理等方面提供諮询。
Kostelac曾在亚洲和北美地区领导大型的过渡项目,当中包括多项环球计划。在移居香港前,他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任职13年之久,负责為跨国企业的消费者直销零售营运(即电子商贸)制订程序。他拥有丰富的跨行业经验,曾协助不同的大型企业,如Gap Inc.、资生堂、美林银行、渣打银行、利丰集团等。
在其专业领域以外,Kostelac亦是国际知名非牟利街头艺术节HKwalls的发展总监,旨在以艺术改变香港的社区面貌,包括将深水埗、赤柱市集和上环变為公眾艺术画廊。透过本身对专业和非牟利事业的热诚,Kostelac即使面对著最传统的机构及作业方式,亦能创造机会,注入无限的创意。
Oliver Baxter是一名讲者、品牌倡导者及心理学家,现居於杜拜,於Herman Miller Insight Group工作。此部门专责委约、管理和分享於工作间设计相关的新知灼见及发展趋势。Baxter运用其累积自逾15年的教学、5年的学术经验及6年的行业知识所得之技巧,致力於「為人们创造理想空间,让更多人能发挥其潜能」。
郑然珍的设计理念為以设计作沟通,在工作上多採用协作的模式。2009年她与合伙人成立URBANTAINER,并担任公司的创意总监。在成立URBANTAINER之前,她创立了其首个设计工作室UNIQUE DESIGN MIND,以创意无限的设计手法,获得国内外的注目。除了设计空间以外,郑然珍亦曾出版一本名為《Stimulate Reason with Emotions》的相集。她并為首尔设计节(Seoul Design Festival)及多个展览和电影製作担任视觉艺术总监。此外,郑然珍被视為韩国以空间打造品牌的权威。此范畴包涵了策略规划、空间用途及发展,以至整合设计,透过揉合建筑、室内及平面设计,以空间来建立品牌。
Jeremy Myerson是设计及创新方面的学者、作家及推动者,现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Helen Hamlyn设计教授,以及牛津大学人口老化学院 (The Oxford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geing)之访问学者。他同时是Worktech Academy的总监,此新成立的环球知识网络主要集中探讨工作及工作空间之未来。Myerson曾任记者及编辑,於1986年创立《Design Week》杂誌;及后,於1999年共同成立Helen Hamlyn Centre for Design,该中心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辖下最大型的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人口老化及医疗各方面的创新与发展。面对现今社会、人口及科技各方面史无前例的改变及挑战之下,Myerson是在这方面寻找设计机遇的权威,并就此出版了20多本的著作。他经常於国际顶尖会议中作演讲,并参与韩国、瑞士和香港的设计院校的諮询委员会。Myerson获《Wired》杂誌评选為「英国100名於数码科技领域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Philip Ross 是UnGroup的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是一位探讨未来工作模式的讲者、作者和顾问。他专注研究人与行為,善於预测新兴科技对我们的工作、购物、消费与消閒及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Ross曾於全球各大会议演说,包括华尔街日报欧洲行政总裁论坛之科技匯聚(Wall Street Journal Europe CEO Forum on Converging Technologies)、於美国的alt.office、Intel的环球趋势(Global Trend)活动,以及国际企业地產协会高峰会(Corenet Global Summits)。1994年,他开创个人业务,并撰写和出版了《The Cordless Office Report》。至今,他撰写了多本关於未来工作模式的著作,包括《The Creative Office》、《The 21st Century Office》及《Space to Work》(全部均与Jeremy Myerson合著)。Ross并有份参与多本与此题材相关的书籍之创作,包括《The Corporate Fool》及《The Responsible Workplace》。他定期作主题演讲、简报,并為正在经歷转变的机构组识智囊团和举办工作坊。
Howard A. Tullman是数码初创企业中心 — 1871的行政总裁,也是G2T3V及Chicago High Tech Investment Partners的行政管理合伙人。他同时為国家创新及创业局(National Council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成员、由芝加哥市长Rahm Emanuel领导之下的Chicago NEXT及Cultural Affairs Council成员、伊利诺州创新顾问及艺术局(Innovate Illinois Advisory and Arts Councils)成员、Toni Preckwinkle之新媒体局(New Media Council)成员、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客席教授,以及為多间初创企业担任顾问。Tullman是Tribeca Flashpoint College及Kendall College的前主席及行政总裁。在过去45年裡,他成功创办了十数间高科技公司。
Cécile Poignant是一位居於巴黎的潮流趋势专家,专门研究当代生活。Poignant致力研究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潮流,至今已30年。她擅於找出一些能预告未来大趋势的微弱讯号,从而预测新的行為。
现时,Poignant為一个旨在推动创意思维的网上资讯平台—「Trend Tablet」任编辑,并為来自设计、饮食、美容及新科技范畴的国际品牌作策略性研究。
Poignant经常参与国际会议,并与专业人士举办工作坊。她现於多间学校任教,分享其经验,当中包括Parsons Paris、IFM Paris、ESCP Europe。
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的厨艺总监Richard Ekkebus是Amber 的创造者,他来自荷兰并在那裡开始他的辉煌事业。师承米芝莲星级大厨Hans Snijders及Robert Kranenborg后,他前往法国跟随Pierre Gagnaire,Alain Passard和Guy Savoy等著名米芝莲三星大师学习,技艺日益精湛。在2005年置地文华东方酒店开幕前,他曾在毛里西斯的The Royal Palm酒店和巴巴多斯的The Sandy Lane担任行政总厨。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歷成就了Ekkebus精湛的法国料理烹调技艺,亦為他赢得业界的一致好评。他专注于美食製作,善於拿揑美食的摆盘设计,利用来自法国及日本时令上乘的食材,创作出别具当代特色和令人愉悦的佳餚。Ekkebus对於法式料理的现代詮释手法,不但為他赢得了眾多奖项,由2008年起,连续八年荣获米芝莲二星级殊荣。2016年更於「2016全球50大最佳餐厅」中位列第20名,亦是亚洲最佳的法国餐厅。
Martin Kastner生於捷克,原為一名铁匠,曾於波希米亚西部的一座城堡内负责古金属製品的復修工作,期后转為以天然材料作设计和雕塑创作。1998年,Kastner前往美国不久后,便创立了其设计工作室Crucial Detail,他以為芝加哥餐厅Alinea精心设计的餐具而著名,并因此获The Future Laboratory 评為「10 0个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设计师」之一。
Kastner也是The Porthole Infuser背后的设计师。此设计精緻的容器原本是為芝加哥著名The Aviary酒吧厨师度身订造的其中一件作品。The Porthole曾获得多份刊物作重点介绍,并见於饮食艺术杂誌《Food Arts Magazine》的封面,更获世界各著名酒吧、酒店、餐厅,以至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店收藏。Kastner於2014年荣获IHHA「全球创新奖 ─ 最佳產品设计」,并曾為参加世界烹飪大赛Bocuse d’Or 2015的美国代表队设计参赛餐具,协助他们赢得歷史性的首个银奖。
Tina Norden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及建筑师,其设计作品丰富多样,从酒店及餐厅设计,以至高级住宅设计,涉猎多个范畴及遍佈世界各地。
Norden自18年前起已开始於亚洲工作,并曾参与多项地标性建筑项目,如唯港薈、文华东方酒店、元创方、六本木及二子玉川。
她现时负责的设计项目包括:MNC Land及富华国际集团分别位於雅加达及奥克兰的两个柏悦酒店的新项目,以及伊斯坦堡H o u s e H ote l G r o up的一所精品酒店项目。她同时為杜拜两所新餐厅的项目总监。
她与伦敦餐饮集团D&D London合作已逾十年,包括為其位於伦敦的得奖作品South Place Hotel及座落於King’s Cross的German Gymnasium餐厅担任设计总监。
Norden全情投入每个设计项目,深入研究项目的内涵、文化与独特的歷史背景,以创造歷久常新的空间,诉说箇中的故事,并营造一种特别的连繫与惊喜。
Norden於西敏寺大学修读建筑学,其后於1997年加入设计公司Conran and Partners,并於2000年完成她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及室内设计硕士学位课程。
凡以食物為设计对象的设计师, 多被称為「食物设计师」( Food Designer)。正如Marije Vogelzang所言,食物本身已是由大自然所创的完美设计。她的设计从「吃」这个动词著手,创作灵感取自食物的来源、準备、製作、剩餘、礼仪、心理、歷史及文化。因為如此,她自称為世界首位的「吃的设计师」。
2000年,Vogelzang 於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毕业后,已锐意於设计界开创新方向。她在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开设及出售两间名為PROEF的实验性餐厅之后,凭此经验,扩阔了她以「吃」為题材的实验和创作愿景。以其16年之久的丰富经验,Vogelzang堪称為「吃的设计」领域中的先驱,更被荷兰报章《De Volkskrant》喻為「Grand dame」。她现时以个人名义作独立创作。
2015年,Vogelzang 入选《Fast Company》杂誌的「100名商界中最具创意的人物」之一,并入围「世界科技奖」(World Technology Awards)之设计组别。2016年,她入选《Good Magazine》的「GOOD100」名单。
Vogelzang 最近成為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之名為「FOOD NON FOOD」、开办学士学位课程的新学系之系主任,并於不同的设计和厨艺学院作客席授课及举办工作坊。
邵达辉於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担任Special Projects and Communications副院长。他最近期的著作《The Films of Charles and Ray Eames: A Universal Sense of Expectation》於2015年出版,主要探讨建筑、政治、电影与教育。他与姚嘉珊共同创办了一间跨界别建筑工作室ESKYIU,积极推动文化,社群,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此外,他曾任教於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最近,他亦於莫斯科举行的DLD会议中以未来城市為题作演说,并曾於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哈佛大学AsiaGSD系列、剑桥大学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演说。
Terry Guen是千禧公园的园景建筑师,也是一位都市生态设计师及芝加哥Terry Guen Design Associates(TGDA)的创办人。TGDA以其「為生活而设计」(Design for Life)的哲学理念而著称,打造高质素的都市生态园景,将市中心和后工业地点蜕变成為生气盎然的热点。「為生活而设计」(Design for Life)利用园林绿色的基础建设来净化水源和空气、缓和气候和暴潮水患,也打造安全而优美的环境让人们外出游玩,為活化当地社区及振兴本地经济。TGDA领导跨界别的设计团队结合土木工程、地点设计和建筑,以创造具支援力及生產力的健康社区让人们安居。
Guen的工作包括教学、规划大纲和设计,并监督广场、公园、街道、绿化屋顶、校园、院校花园、海滨、机场的园景建设项目,以及為大型基建设施而进行的自然景点修復项目。
Guen為设计界的领袖,获美国总统奥巴马委任為US Feder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Council的顾问,也是美国园景建筑师协会的院士。
Mark Kelly是芝加哥市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and Special Events的专员。此部门每年分别於公园、歷史悠久的芝加哥文化中心及市内其他场地举办及推广精彩的免费节目、展览、演出和节日庆祝活动。他於2 016 年7月获市长Rahm Emanuel委任此职位。
Kelly曾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的副校长(学生成就)(Vice President for Student Success),负责向来学院内自100个不同学位课程的学生推广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过往30年间,他於该学院曾担任不同的领导职位,致力於提供融合创意、媒体艺术、人文艺术和商学的世界一流教育,以培养学生以创意的眼光看世界。
Kelly拥有逾40年的学术行政经验,并曾任职於Wayne State University和City Colleges of Chicago。他现时亦為Wabash Arts Corridor计划的创办人和主席,旨在将芝加哥的South Loop区发展成為街头艺术、装置艺术及奇观的重要基地。Kelly并為Halloween Gathering的创办人,举办一年一度庆祝芝加哥文化社区的巡游和喜庆节目。
Cheryl Kent是记者出身,这25年来担任建筑作家和评论家,作品具深入研究基础。她最近的著作谈及雄伟独到的都市建筑群背后的故事、团队所付出的努力及心血。除了建筑物本身以外,她更著眼於令建筑活灵活现的劳动者、建筑物所处之城市、赋予建筑意义的社会环境,以及诉述奇蹟背后的故事。
Kent的文章和论文曾载於《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建筑实录》、《Metropolis》、《进步建筑》(Progressive Architecture)(她是该杂誌驻芝加哥的特派记者)、《Design》(伦敦)、《芝加哥论坛报》、《世界建筑》(伦敦)、《Historic Preservation》以及《建筑史学家学会期刊》。
Mark Sexton為Krueck + Sexton Architects的创办合伙人,与Ronald Krueck合作设计和管理建筑事务所的所有项目。Sexton相信出色的建筑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此信念成為了事务所的宗旨。他对工艺、材料和细节一丝不苟,令工作室的建筑项目表达了现代设计的价值,及其歷久不衰的质素。
Sexton是GSA Design Excellence Program National Registry of Peer Professionals的成员,并出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学院(IIT College of Architecture)之督导委员会及芝加哥艺术学院的顾问设计委员会(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Advisory Design Council)的成员。他现时於西北大学工程学院的一间建筑设计工作室任教。
Sexton亦於全球多个地方讲课,包括大学、文化机构和会议等。他并与客户、顾问和同事参与研讨会,分享其建筑事务所的合作经验与心得。
建筑事务所至今已荣获多个奖项,包括AIA National and Chicago Honor Awards、Divine Detail and Interior Awards、《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Architectural Record –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Award、Chicago Athenaeum Architecture Award、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年度十大绿建筑奖」(AIA COTE Top Ten Green Building)、伊利诺州地标保育委员会(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uncil Of Illinois)以及设计建筑学院年度大奖(Design Build Institute Project of the Year)。於1997年,Montacelli Press出版了事务所的首本专著 —《Krueck + Sexton Work in Progress》,并现正筹备第二本,预计於2017年发表。
Neal Speers 在房地產金融和营运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投身此行业达20年。自2007年起,他在千禧公园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园的营运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私人活动管理、改良设备、项目执行、营运发展、合约评估和洽商等。Speers亦负责协调业权拥有者、管理层、僱员、承办商和销售商之间沟通,统筹各种训练及员工发展及培训计划,并确保公园能有效率地及专业地运作。
在加入千禧公园之前,Speers是Citigroup Building和芝加哥市Ogilvie火车站的营运总监。他任职MB Real Estate之前,於芝加哥JLL从事金融及管理,负责管理Xerox、Fidelity Investments和Harris Bank等项目。
邵达辉於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担任Special Projects and Communications副院长。他最近期的著作《The Films of Charles and Ray Eames: A Universal Sense of Expectation》於2015年出版,主要探讨建筑、政治、电影与教育。他与姚嘉珊共同创办了一间跨界别建筑工作室ESKYIU,积极推动文化,社群,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此外,他曾任教於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最近,他亦於莫斯科举行的DLD会议中以未来城市為题作演说,并曾於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哈佛大学AsiaGSD系列、剑桥大学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演说。
姚嘉珊,建筑师,ESKYIU创办人之一。ESKYIU是一间以香港為基地的跨界别建筑公司。她过去曾担任2009年西九龙海滨长廊「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近年在深圳价值工厂策划了「Studio-X Shenzhen」。姚嘉珊女士亦同时為Design Trust 执行总监,她著力打造一个具前瞻性及深厚意义的长期发展平台,以拨款资助推动香港及大珠江三角洲的创新设计,涉及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媒体、穿戴產品科技、建筑及生活空间等。
Alice Black於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 Business School)毕业后,於纽约展开其事业,从事银行工作。在英国工作期间,Black曾任职於公营和私营机构,主要包括分佈多个地点的国家博物馆和独立博物馆。她曾担任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的策略及规划主管,以及邱吉尔战时客房及博物馆(Churchill Museum and Cabinet War Rooms)的馆长。她在博物馆发展策略及营运方面具备丰富知识。
2007年9月,Black获委任為英国设计博物馆副总监,负责发展观眾推广及拓阔收入来源,其工作范围其后更扩阔至举办展览与节目。在过去八年裡,Black领导著设计博物馆由位於Kensington High Street前英国联邦研究学院大楼搬迁至新址的计划,令其发展成為当代设计及建筑的顶尖博物馆。博物馆於2016年11月24日於新址重开。
曹敏硕(韩国,生於1966年)是一名建筑师及首尔建筑公司Mass Studies的创办人。曹敏硕毕业於延世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早年於纽约及鹿特丹工作。1998年,他与合伙人於纽约成立了Cho Slade Architecture。2003年重返首尔之后,他致力於建筑论述,一方面从事社会文化及都市研究,另一方面以其建筑作品作论述。他的作品备受国际认同,其代表作包括Pixel House、Missing Matrix: Boutique Monaco、Bundle Matrix: S-Trenue、Ann Demeulemeester店、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韩国馆,以及Daum Space.1。除了参与眾多建筑项目之外,曹敏硕更是2011年光州设计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以及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4)韩国馆的专员及联合策展人,该馆更赢得「金狮奖最佳国家馆」(Golden Lion for Best National Participation)。2014年末,首尔PLATEAU Samsung Museum of Art 首次举办建筑展览,於其名為「Before/After: Mass Studies Does Architecture」的个人展览中,重点介绍了他的作品。曹敏硕经常於世界各地的研讨会中担任讲师及演讲嘉宾。
建筑师Michele De Lucchi是一名於Cavart、Alchimia和 Memphis等流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為意大利和欧洲最著名的公司设计灯饰和傢具,并於意大利和海外进行建筑项目。他的作品於欧洲、美国和日本展出。
De Lucchi获委任為意大利设计和建筑官员, 并為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of Milan)设计系教授,以及罗马圣罗卡国立艺术学院(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 Luca in Rome)会员理事。
De Lucchi最近為米兰市完成了多个项目,包括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展馆(展馆「零」、世博展览中心及联合圣保罗银行);位於Gae Aulenti广场的意大利裕信银行、位於Castello Sforzesco的Ospdale Spagnolo裡的Pietà Rondanini博物馆,以及為Casa Manzoni作翻新和设计博物馆。
Janet Echelman是一名突破界限的艺术家,其作品跨越多个范畴,包括雕塑、建筑、都市设计及规划、材料科学、结构及航空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Echelman构建的体验式雕塑作品,大小仿如建筑物般,会随著风与光而转变。她的艺术品既可是一件可供观赏的雕塑作品,亦可是一个让人迷失於当中的环境。
Echelman获得古根汉奖(Guggenheim Fellowship)、Harvard Loeb Fellowship、美国阿斯本研究所亨利克朗院士奖(Aspen Institute Henry Crown Fellowship)以及富布赖特教师奖(Fulbright Lectureship)。Echelman更被喻為「改变都市空间本质」的建筑创新者(Architectural Digest Innovator)。她的TED演讲「Taking Imagination Seriously」已被翻译成34种语言,瀏览人次多达100万。
1987年,於哈佛书院毕业后,Echelman以扶轮国际奖学金於香港大学修读。她曾於峇里岛一条村落居住了五年,之后分别完成了绘画和心理学的研究院课程。今年,她荣获托斯福大学(Tufts University)颁发艺术荣誉博士学位。
Echelman於1990年在香港举行其首个个人博物馆展览,地点為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
Jennifer Dunlop Fletcher自2008年起任职於三藩市现代艺术博物馆,现為该馆Helen Hilton Raiser建筑及设计策展人。近年,其策展的项目包括:Typeface to Interface(联合策展人)(2016);Lebbeus Woods, Architect(联合策展人)(2013);A. Quincy Jones: Building for Better Living(2013); The Utopian Impulse: Buckminster Fuller and the Bay Area(2012);由Claudy Jongstra所委约的项目(2016);以及一项获导演Mike Mills 委约、关於硅谷的项目(2013)。Dunlop Fletcher出版了一些文章,讨论Lebbeus Woods、A. Quincy Jones、Ewan Gibbs及Tobias Wong之创作。她於纽约大学取得艺术歷史学士学位(1993),并於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取得现代艺术策展研究硕士学位(1999),以及於哈佛大学取得建筑歷史及理论学硕士学(2004)。
美国建筑师、麦克阿瑟奖得主(MacArthur Fellow)Jeanne Gang是Studio Gang的创办人。设於芝加哥和纽约,Studio Gang是一间建筑及都市设计工作室。Gang以其社会参与式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全球,其设计著重个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连繫。以源自对生态环境的洞见及其独特的分析与创意方式,Gang创作了一些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鉅作,包括水滴塔(Aqua Tower)、芝加哥林肯公园动物园的自然步(Nature Boardwalk at Lincoln Park Zoo),以及Arcus Center Social Justice Leadership。其近年主要项目包括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之扩建项目,以及将设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美国大使馆之兴建项目。
Gang积极参与全球及本地事务,致力将设计意念融入广泛的项目之中,打破建筑的传统界限。她与来自不同界别的专家合作,由共同研发强韧的物料至建构社区凝聚力等,从多方面锐意创新。她并透过教学、演讲、著作、倡议和担当顾问工作,与各界人士合作,力求带来积极及正面的影响。
Joseph Grima是一名建筑师、作家及研究员,现居於纽约及热那亚。Grima是Space Caviar的合伙人,该建筑及研究公司位於意大利热那亚,主力设计、科技、政治及公共等范畴的工作。他同时现為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Ideas City」计划的总监。Grima曾任《Domus》杂誌的总编辑,以及纽约艺术与建筑机构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的总监。2014年,Grima获委任為首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的联合艺术总监,此双年展為北美洲史上最具规模的当代建筑展览。Grima曾任教於欧洲、亚洲及美洲各大院校,包括位於莫斯科的Strelka Institute of Media, Architecture and Design,并现任教於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arah Herda自2006年起出任Graham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Fine Arts的总监。成立於1956年, Graham Foundation是全美国最大型专為进行建筑项目的独立人士或团体给予赞助的基金。基金同时举办各类型的公眾项目,致力推动与建筑相关的发展与交流,以及探讨建筑於艺术、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角色。Herda将 Graham Foundation的总部(本身為歷史建筑的Madlener House)改变成為一个世界级以建筑展览為主的公共场地,并举办了芝加哥最享负盛名的公眾节目,包括演讲、表演及其他活动。2015年,Herda与Joseph Grima為首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担任联合艺术总监,此展览為北美洲史上最大型的现代建筑展览,共有500,000人参观。Herda於1998年至2006年為艺术及建筑机构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的总监和策展人,该实验式的展览空间於1 9 82年在纽约成立。在出任该机构的总监之前, Herda曾任职三藩市Center for Critical Architecture / Art and ArchitectureExhibition Space的总监。
Emmanuel Pratt 是Sweet Water Foundation 的创办人之一及行政总监,并现任芝加哥州立大学(Chicago State University)的鱼菜共生学(Aquaponics)总监,任教於文理学院。虽然他早期大部分的作品均属於建筑领域,但自那时起,他已开始探讨艺术与社会实践作為都市设计、都市农耕,以至可持续发展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构建21世纪城市规划的全新典范此方面。Pratt现时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Loeb Fellow。
栢志高於2014年10月加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担任营运总裁,并於2015年8月3日出任行政总裁。他拥有逾33年服务香港政府的经验,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
他於2006年至2008年出任香港驻布鲁塞尔欧洲共同体特派代表,其后於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出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通讯及科技),以及於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出任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房屋)兼房屋署署长,并於2014年10月退休。
栢志高已婚,育有三名子女,同时拥有两名孙儿。他喜欢与爱犬散步,并且热爱摄影和欣赏音乐。
Brian Lee是SOM芝加哥办公室的资深设计合伙人,由其带领的多个国际建筑项目获奖无数,当中包括都市综合规划项目、摩天大楼,以至规模较小,能带来影响的学院及公共建筑。
Lee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及哈佛设计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毕业,现时并分别為该两所大学担任院长諮询委员会的成员。他的作品於2004年威尼斯及北京双年展中展出, 并於2008年巴塞隆拿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及2015年芝加哥建筑双年展(Chicago Biennial)中获重点介绍。
Zoë Ryan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The Ar t Institute of Chicago)John H. Bryan首席及建筑及设计策展人。Ryan除了建立博物馆的首批设计藏品之外,同时正编撰一本书,探讨展览活动於建筑及设计歷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Ryan近年举办的展览包括:「Making Place: The Architecture of David Adjaye」(2015)、「Building: Inside Studio Gang Architects」(2012)、「Fashioning the Object: Bless, Boudicca, and Sandra Backlund」(2012)、「Bertrand Goldberg: Architecture of Invention」(2011),以及 「Hyperlink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2010)。2014年,她為第二届伊斯坦堡设计双年展 (Istanbul Design Biennial) —「The Future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担任策展人。
Ryan曾撰写及编辑多项出版刊物,当中包括《Building with Water: Designs, Concepts, Visions》(2010)。她并於2013年担任National Design Awards评审会的主席,以及為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美国馆策展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2012年,Ryan更获《Fast Company》杂誌评选為「50名改变著未来设计的人物」之一。